受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邀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系单红霞副教授于2024年11月4日下午在文科大楼613开展了题为 “作为关系建构的技能:双城记——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工程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所长徐国庆教授主持。

单红霞教授首先介绍了加拿大技能体系背景知识,特别是如何将移民视为一种制度、政策和技能体系的结合。她指出加拿大的移民政策自1960年代以来经历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移民筛选标准上。过去,种族和性别是移民政策的重要决定因素,但现在,移民政策更多地依赖于评分系统,尤其是“技术移民”类别。这个系统根据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语言能力等因素为申请者评分,决定是否允许其移民。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移民被视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这一政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在住房危机、国际学生政策变化以及移民融入劳动市场等方面。移民群体,尤其是来自中国、印度和菲律宾的工程师,已经成为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仍面临着收入差距和社会网络构建的挑战。
之后,单教授从常人方法学、韦伯派、马克思主义学派等视角回顾了技能的传统概念与研究路径。她继而以加拿大工程师为例,指出在其职位的招聘广告中,通常会列出技能要求,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市场上对技能的需求。这些技能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动手操作的,而这些要求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岗位对技能的不同需求。此外,她认为技能还可以从“日常技能”的角度来理解,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使用的技能。技能的概念也与“专业化”和“职业地位”密切相关。某些行业通过专业化进程提高了其职业的技能地位,从而提升了社会认可度和薪酬水平。她强调技能不仅是个体能力的体现,更是随情境变化的“关系性”构成,进而提出技能在新情境中的关系性建构。在这一理论背景下,她介绍了她在加拿大开展的两项经验性研究。
单教授分享的第一项研究聚焦2007至2009年间生活在多伦多和埃德蒙顿的华人工程师,通过分析他们在两个城市的职场经历,探讨了技能如何在不同城市和文化环境中被重新定义和适应。她指出中国移民工程师在加拿大的顺利融入,不仅依赖于他们的技术专长,更依赖于他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能力。他们在两个国家之间的“双城记”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将中国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带到加拿大,同时也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社会做出贡献。她的第二项研究关注2019至2023年在温哥华的工程师,重点分析这些具有移民背景的工程师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转化知识,并通过“职业叙事”展示技能在职业生涯中的流动性和重构过程。
单教授理论功底深厚、研究视阈开阔,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内容生动翔实的关于技能研究的讲座,大家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