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千校联盟论坛暨大夏百年纪念活动分论坛六——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良匠之师”,在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二楼报告厅举行。分论坛由主题报告、校长沙龙和名师沙龙三部分组成。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叶王蓓、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董永华、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朱建柳分别作《职业教育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院校校长成长》《基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题报告。

叶王蓓教授从职业伦理规范、公民素养、个人道德素养和育德能力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师德内涵框架,基于此建立师德教育案例教学库并设计案例教学实践链条,以此构建师德师风培育机制;基于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师德培育、师德荣誉、师德评价和师德考核四个方面构建职业教育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董永华书记结合个人的校长经历谈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从营造育人文化、优化专业结构、重视人才培养、抓好教材建设和提升教师素质五个方面谈在办学中践行教育家精神,明确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征程使命驱动下培养具有行业特征、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责任。

朱建柳校长在对新质生产力内涵意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学校和企业三个方面分析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介绍学校向“新”而行,精准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依托联合体共同体促进“双师型”教师内涵发展,实现新“质”转化的经验。

校长沙龙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教授主持校长沙龙,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朱建柳,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董永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校长张伟罡,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学院院长蒋中华围绕“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院校办学”开展交流研讨。

四位校长从教育理想、教育理念和情怀、教育理论以及办学实践等方面阐述对教育家精神要素的理解,尤其强调服务产业振兴、铜头铁臂开创事业、对事业的热爱与坚守等体现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个性化要求的要素;从职业教育如何将产业发展和家长学生需求放在办学首位、如何为不同基础学生搭建不同成才路径、如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质量学生等角度结合实际办学案例阐述“办学中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




名师沙龙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匡瑛教授主持名师沙龙,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赵晓伟,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高级讲师、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艺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阮毅,上海市商业学校正高级讲师、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李玉,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老年大学兼职教师林路从教师的视角讨论交流对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与传承。

四位嘉宾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有所侧重地分享如何在教书育人中践行教育家精神:有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带领职校学生取得傲人成绩;有乐教爱生,创办工作室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智慧;有根据不同类型学员特征摸索不同育人模式的因材施教典范;更有依托专业,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嘉宾还分享了上海市“自主自助、同伴共振、专家引领”的职业教育名师培养模式,两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分享带动与影响一批教师的经验与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良匠之师”是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基石。此次论坛让与会者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结合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特征研讨教育家精神的个性化要求与践行路径。来自一线的校长、名师们在交流中流露出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躬耕、对学生的无私奉献与育人智慧为教育家精神提供了最佳注脚。教育家精神必将成为一束照亮“良匠之师”成长与前行的光,必将为大国工匠的培养注入坚定的信念、不息的动能和创新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