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86-21-62233620
ykuang@ses.ecnu.edu.cn
研究领域: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德育,比较职业教育,工作场所学习
学术兼职: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教教材政策研究)研究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师资专委会副主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获奖情况:获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
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排名3、4、6)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获上海市优秀女青年成才奖(教学科研)
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3、4、5)、一等奖(排名3)
获长宁区第九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获上海市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理论奖
获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教卫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等
承担课题:
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主持1项UNESCO-UNIVOC项目中国子项目
主持3项欧盟项目Career trajectories of older women: implications for career guidance(China Report),Learning for Career and Labour Market Transitions(China Report),Career Decision-Making: Four different styles(China Report)
主持教育部委托项目、上海市综改委托项、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多项。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参与《中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职业教育2030行动计划》、2021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主文件等起草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
受教育部职成司邀请担任学习会讲座讲师等
研究成果:
著作类:
1.《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职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情境中的工作场所学习》,外研社,2011
6.《中等职业学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参编《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承担职业教育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参编《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2015-2030)》,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9.《中国教育改革40年(职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10.《新时代魅力中职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指导教程》任副主编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1.《论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概念内涵、内容架构与创新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12.参编《劳动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3.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14.参编《职业教育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论文类:
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ECNU REVIEW》《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期刊和报纸上共发文100余篇。
1. 匡瑛.走出误区:深化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认识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3:28-40.
2. 匡瑛,李欣泽.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高中阶段职普融通的三大主流模式[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11(2):62-70.
3. 匡瑛, 井文. 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起点,实践痛点与出路要点[J]. 新华文摘(网络版), 2023第7期长文转载.
4. 匡瑛,吴君逸. 基于“一统三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新思路、新挑战与新举措[J].职教论坛, 2023(7):26-36.
5. 匡瑛. 当好学生职业引路人[N]. 光明日报, 2023-08-29014.
6. 匡瑛.结构性变化互换职业教育体系重构[J]. 上海教育, 2023-11-10.
7. 匡瑛.人本为基,幸福立场,精神旨归——班华的"心理—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思想[J].江苏教育, 2023(34):49-53.
8. 余雅兰,匡瑛.全人教育视角下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的理念意涵与实践路向[J].比较教育学报, 2023(4):96-109.
9. 张思琪,匡瑛.从技术知识论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J].教育与职业, 2023(12):21-26.
10. 匡瑛,姜孟升."一统三融"背景下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理论基础,困境桎梏与发展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 2023, 44(16):6-13.
11. 张思琪,匡瑛.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新定位,特征与推进策略[J].职教论坛, 2023, 39(5):5-12.
12. 匡瑛,井文.我国职普融通育人模式的实践进路——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普融通"主题获奖成果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25):40-45.
13. 匡瑛. 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突出问题与破局之策[J]. 人民论坛, 2022(21):4.
14. 匡瑛, 井文. 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起点,实践痛点与出路要点[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13):7.
15. 匡瑛. 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逻辑与方向[J]. 职业技术教育, 2022, 43(1):1.
16. 匡瑛, 邓卓, 石伟平. 从"老八所"兴衰看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嬗变,困局与出路[J]. 职业教育研究, 2022(1):5-9.
17. 职业教育:不止步于专科手可摘“星辰”——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匡瑛专访[R],上海中学生报,2022-8-27.
18. 刘周伟,匡瑛. 基于组织社会学视角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J]. 江苏教育, 2022(12):35-40.
19. 匡瑛.内外合力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R], 中国教育报,2021-10-12.
20. 匡瑛. "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定势突围与思路重构[J]. 陕西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2021(1):4.
21. 匡瑛, 李琪, 井文,等. 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其与普通教育"双轨制""双通制"体系构建[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9(2):8.
22. 匡瑛, 李琪. 适应劳动技能迭代需要发展职业本科[J]. 新华文摘, 2021(24):2.
23. 匡瑛, 李琪, 井文. 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体系构建的方向旨归[J].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 38(4):2.
24. 匡瑛. "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发展之策略[J]. 江苏教育,2021(2017-28):40-43.
25. 井文, 匡瑛. 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逻辑机理与管理机制——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15):8.
26. 匡瑛. 关注整体性发展:"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改革研究[J]. 职教论坛, 2021(1):5.
27. 匡瑛, 李琪. 此本科非彼本科:职业本科本质论及其发展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3):7.
28. 匡瑛. "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定势突围与思路重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3):6.
29. 李琪,匡瑛. 基于入职标准的我国职教教师准入制度建设新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21, 000(001):71-77.
30. 匡瑛,井文.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凸显职教适应性[J]. 教育家, 2021, 000(033):P.12-13.
31. 匡瑛, 李琪. 适应劳动技能迭代需要发展职业本科[R]. 中国教育报,2021-9-14.
32. 匡瑛.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之惑及其当代破解[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1):12-22.
33. 匡瑛. 基于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内涵与全新样态[J].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0, 32(1):1.
34. 徐国庆, 陆素菊, 匡瑛,等. 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国际状况与发展策略[J]. 机械职业教育, 2020(3):7.
35. 史文晴, 唐帅, 梁首诗,等. 公共危机教育视角下中职学生社会心态现状及调适策略[J]. 当代职业教育, 2020(6):9.
36. 史文晴, 匡瑛. 知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内容设计[J]. 教育与职业, 2020(9):7.
37. 史文晴, 李琪, 唐帅,等. 中职学校企业工作背景教师从教动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41(25):8.
38. 史文晴, 匡瑛.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内涵,特征及融合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8):5.
39. 匡瑛, 井文. 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是实现职教现代化的需要——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3807:27-34. 被《新华文摘》2019-16全文转载
40. 匡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正视的几大痛点与可能出路[J]. 中国社会科学网.
41. 匡瑛. 走出误区: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应有之义与可为之举[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C2:52-56.
42. 井文, 匡瑛.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历程、成就与展望[J]. 机械职业教育, 2019,06:1-4.
43. 井文, 匡瑛.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9,01:5-10.
44. 匡瑛, 井文. 工匠精神的现代性阐释及其培育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7:5-9.
45. 匡瑛, 石伟平.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40年[N]. 中华读书报, 2019-06-05008.
46. 匡瑛, 石伟平. 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 05:92-96.
47. 井文, 匡瑛.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优化路径[J]. 江苏教育, 2019,60:41-47.
48. 井文, 匡瑛.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初探及培养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03:14-18.
49. Kuang Ying, Chapter 9,China’s Education Reform: Current Issues and New Horizons, World Scientific,2018.
50. 匡瑛, 石伟平. 改革开放4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 教育研究, 2018, 3910:32-39.
51. 匡瑛, 石伟平. 走向现代化: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 教育与经济, 2018,04:13-21. 被人大复印资料2019/03 全文转载
52. 匡瑛.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不是百分比[N]. 光明日报, 2018-08-14013.
53. 匡瑛.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正视的几大痛点与可能出路[J]. 教育与职业, 2018,15:14-19. 被《人大复印资料》2018/12 全文转载
54. 唐智彬, 石伟平, 匡瑛.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 职业技术教育, 2018,3919:57-63.
55. 匡瑛. 欧盟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中的WBL新动向:政策与实践[J]. 全球教育展望, 2018,06:101-110.
56. 匡瑛. 由“三张问卷”引发的职业教育思考[J]. 江苏教育, 2018,44:6-8.
57. 匡瑛.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本质是“上好学”[J]. 教育, 2018,36:10.
58. 朱赛荣, 匡瑛.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策略[J]. 当代职业教育, 2018,01:74-78.
59. 匡瑛. 智能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培育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3801:39-45.被《新华文摘》2018-11全文转载
60. 匡瑛,石伟平.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J]. 教育研究,2017,3802:97-103. 被《人大复印资料》2017/07 全文转载
61. 刘慧,匡瑛. 我国劳动模范职业精神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历史社会学视角的案例考察[J]. 职教通讯,2017,19:39-47.
62. 张琰,匡瑛. 中职生职业精神初步养成的学校作为[J]. 职教论坛,2017,20:21-25.
63. 匡瑛. “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发展之策略[J]. 江苏教育,2017,28:40-43.
64. 匡瑛,范军.职业精神之国内外研究述评[J].职教通讯,2015,31:36-40.
65. Kuang Ying. On Essence of Apprenticeship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ECNU Review, 2016, Vol. 4.
66. 匡瑛.“不与职高生混”是歧视不是提示[J].中国德育,2016,04:7.
67. 周维红,匡瑛.“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该怎么教?[J].职教论坛,2016,19:31-34.
68. 匡瑛,伍强瑞.新工业化与“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挑战与创新[J].职教论坛,2016,19:27-30.
69. 张琰,匡瑛.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玉圭金臬”——论“工匠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培育[J].职教通讯,2016,19:35-38.
70. 匡瑛.我们需要怎样的“匠人教育”. 解放日报. 等
71. 匡瑛.论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精神的必要性[J].江苏教育,2015,48:13-16.
72. 李露露,匡瑛.中职德育课“重知轻情”现象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5,09:53-56.
73. 匡瑛.英国职业教育的投入转向[N].中国教育报,2015-04-29011.
74. 陆沛烨,匡瑛.近三年德国职业教育新进展及启示[J].江苏教育,2015,04:76-78.
75. 伍强瑞,匡瑛.英国学徒制改革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福建教育,2015,12:38-40.
76. 匡瑛.做有精神的人做职业化的事——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及其培养途径[J].职教通讯,2014,22:25-29.
77. 刘媛媛,匡瑛.中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反思[J].江苏教育,2013,40:22-25.
78. 匡瑛.史上层次最高的学徒制——意大利高等学徒制之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04:112-119.
79. 匡瑛.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制度与政策体系[J].职教通讯,2013,19:26-30.
80. 匡瑛.底线道德教育:职业院校德育之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13,12:8-12.
81. 匡瑛.英、澳国家资格框架的嬗变与多层次高职的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122-126.
82. 匡瑛.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一体化制度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2-12-19005.
83. 匡瑛.我们高估了英国国家资格框架[J].江苏教育,2012,03:18-19.
84. 匡瑛.近距离看英国的学徒制[J].江苏教育,2012,06:18-20.
85. 匡瑛.2012英国“国家学徒制周”综述[J].江苏教育,2012,12:19-20.
86. 匡瑛.GoingGlobal2012:教育的交流与分享[J].江苏教育,2012,15:20-21.
87. 薛路花,匡瑛.英国就业和技能整合进程述评[J].江苏教育,2012,30:26-29.
88. 匡瑛.漫谈英格兰生涯指导的理念与模式之新进展[J].江苏教育,2012,33:22-23.
89. 滕谦谦,匡瑛.批判性道德意识教育视角下职校德育灵魂的重构[J].江苏教育,2012,33:63.
90. 邵元君,匡瑛.雅努什·科萨克的德育思想对我国中职学校德育的借鉴与启示[J].职教论坛,2012,01:72-75.
91. 邵元君,匡瑛.国家职业标准: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基于美英的经验[J].职教论坛,2012,28:51-54.
92. 安真真,匡瑛.英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方案——构建企业主导的职业教育体系[J].职教论坛,2012,31:87-90.
93. 滕谦谦,匡瑛.二战后STW研究的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J].职教通讯,2012,31:50-53.
94. 匡瑛.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J].职教通讯,2011,01:28-31.
95. 范俊华,匡瑛.英国提升德育有效性之新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1,17:37-40.
96. 邵元君,匡瑛.全纳的创新资格框架:英国的QCF[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10:69-74.
97. 滕谦谦,匡瑛.批判性道德意识教育视角下职校德育灵魂的重构[J].职教论坛,2011,25:81-84.
98. 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01:131-133+136.
99. 蔡小红,吕俊峰,王德华,匡瑛.高职相关医学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3:120-122.
100. 刘虎,匡瑛.从生态学视角看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共生机制的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04:1-5.
101. 刘虎,匡瑛.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共生机制的构建:生态学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0,22:9-12.
102. 匡瑛.90年代以来境外“科技大学”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06:67-70.
103. 匡瑛,石伟平.改革开放3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9,3005:10-16.
104. 匡瑛.去行业性:职业院校德育与教育教学难以融合的症结[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2411:22-25.
105. 匡瑛.论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3:18-20+47.
106. 石伟平,匡瑛.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5:25-28+31.
107. 刘虎,匡瑛.世界高职教育政策取向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9,31:56-58+64.
108. 郑伟,匡瑛.新世纪俄罗斯国家教育改革行动计划——俄罗斯“国家优先教育工程”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1:47-51.
109. 匡瑛.政府如何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协调持续发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2311:42-46.
110. 匡瑛,石伟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Z1:38-43.
111. 匡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8,06:63-68.
112. 石伟平,匡瑛.紧贴需求:世界职业教育新挑战[J].上海教育,2008,02:19-20.
113. 匡瑛,石伟平.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职发展的影响[J].职教通讯,2007,02:6-8.
114. 匡瑛,石伟平.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基本规律——基于发展背景、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37-40.
115. 匡瑛,石伟平.论社会文化传统对世界各国高职模式选择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6,33:15-18.
116. 匡瑛,石伟平.二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本位观的嬗变及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8-11.
117. 匡瑛.美国高级技术教育革新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6,23:53-55.
118. 匡瑛.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6:78-80.
119. 匡瑛,石伟平.“为了就业而学习”——欧盟职教新政策[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2:53-55.
120. 匡瑛,石伟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2:21-23.
121. 匡瑛.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05:59-62.
122. 匡瑛.英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新举措:为了每个人的成功[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2:56-59.
123. 匡瑛.英国“为了每个人的成功”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10:57-60.
124. 匡瑛.英国近十年的继续教育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2,06:55-58.
125. 匡瑛.英国普通国家职业资格简析[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01:82-85.
126. 匡瑛.英国城市技术学院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01:63-70.
127. 匡瑛.初中生职业观与职业指导需求之调查[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05: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