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RICEI(教育变革的国际比较)项目主任Eija Kimonen博士及项目研究员Raimo Nevalainen 先生做客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并于3月11日、3月14日及3月15日下午1点至3点在文科大楼613室开展了三场关于质性研究方法的讲座。Eija博士以质性案例研究法、观察与访谈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理论为讲座的三大核心主题,紧密融合芬兰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案例中质性研究方法的实际运用做了分享。
第一场讲座的主题是质性案例研究法。本场讲座Eija博士主要对质性研究做了一个导入。从介绍质性研究的过程、特点及作用引入到质性案例研究法(Qualitative Case Study)的含义、目的,其中Raimo先生结合8个OECD国家教师主动学习的研究案例具体讲述了质性研究法具体的开展步骤和要点。然后讲座中Eija博士还提到了一种重要的质性案例研究方法——民族志,并结合芬兰和英格兰的课程改革比较研究案例深入讲解民族志的运用。
观察和访谈是质性研究中两个重要的数据搜集方法。第二场讲座Eija博士围绕观察和访谈数据搜集方法,结合案例对二者的具体内容及操作要点展开讲述。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
数据分析是质性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第三场讲座Eija博士全面详细地对一种重要的质性数据分析方法——扎根理论进行梳理和解读,告诉我们如何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并重点强调了分析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讲座的内容都十分丰富、系统且实用,教师、学生们也都积极参与。每场讲座结束后,Eija博士和Raimo先生都热情地和现场的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互动。